土家人素有二十八,打粑粑的说法,当春节来临,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。新年将近,外公、二姨、妈妈和我一起制作了叶子糍粑。
外公已提前一天把材料准备好,我们就开始一起包糍粑了。按二姨的话,包糍粑就跟捏橡皮泥一样容易,先取一团糯米材料,将糯米团捏成碗形,将馅放进糯米碗中,将碗口封住,再揉成一个小圆饼就好了。
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,我在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:捏出的碗太小了,壁太厚了。妈妈告诉我,可以一手托着小碗,一手往里面按,这样就能捏出合格的碗。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,果真做出了一个薄厚适合的碗。
虽然我第一步成功了,但第二步又卡壳了。上一步的碗偏薄,加上这一步放进去的馅料太多了,导致馅漏出来了。无奈之下,我只能把做坏掉的糍粑给妈妈补救。
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,第二个糍粑被我用心地精雕细琢了一番:皮捏得薄厚适宜,馅料也是减少了一些,再将碗口密封,揉成一个鹅蛋大小的圆形,最后调整一下它的形态,样子显得美观了不少。
现在的糍粑还光着茶绿色的身子,最后一步收官之作,就是要给赤裸的糍粑穿上艾叶衣服。只见妈妈将手指沾上些许菜油,涂抹在艾叶上,再将两片艾叶并在一起搓几下,把两片艾叶重合在一起,将光着身子的糍粑放在中间,上下左右各叠一下,中间用棕叶枯条固定一个结,一个完整的糍粑才算大功告成了。
将做好的糍粑放进蒸锅中,等待半小时,热腾腾的糍粑就出锅了。这时,我们每人拿一个炙手的糍粑,围坐在火炉旁,一边吃着糍粑,一边聊着家常。火炉温暖的热气包裹着我们,糍粑甜甜的香气环绕在我们鼻尖。大伙儿其乐融融,无话不谈,气氛好不温馨。
而令我感到最快乐的是我参与了包糍粑这个土家人特有的民俗活动,感受到了一家人一起制作美食的幸福。其实,不论你用什么法子来过年,只要和家人团团圆圆,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中国年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