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作者:佚名|时间:2022-05-25 20:20:58

张爱玲的一生,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,一声重重的叹息。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,就有人谈论张爱玲。【该故事较长,请耐心看】


张爱玲(1920.9.30—1995.9),中国现代女作家,原名张煐,笔名梁京,祖籍河北丰润,生于上海。7岁开始写小说,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。1943至1944年,创作和发表了《沉香屑·第一炉香》《沉香屑·第二炉香》《茉莉香片》《倾城之恋》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等小说。1955年,张爱玲赴美国定居,创作英文小说多部,但仅出版一部。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,著有红学论集《红楼梦魇》。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,终年75岁。有《张爱玲全集》行世。



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-名人故事


【一】


张爱玲家世显赫,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,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。父亲张廷重(张志沂)属于遗少型的少爷,母亲黄逸梵(黄素琼)是新式女性。父亲生活遗少作风,比如包养青楼女子,母亲黄逸梵一气之下,不顾一双儿女,就撺掇小姑子一起出门远行,漂洋过海去求学,这一去便是4年。


张爱玲8岁的时候黄逸梵回国,黄逸梵一回来,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张家。张父也决心痛改前非,一家搬到一所新的花园洋房里,家里有狗,有花,有童话书,这是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。


但好景不长,张爱玲父母离婚。母亲又漂洋过海去留学,留张爱玲姐弟跟父亲生活。


父母离婚这年,张爱玲九岁。她对母亲带回来的新世界一见钟情,离那样一个光明的世界更近一点,把父亲抛弃掉也没什么关系。


后来张父又与孙用蕃结婚,后妈与继女之间总有天生的恩怨。张爱玲17岁那年,母亲回国了,张爱玲高兴坏了,跑去母亲那里住了两个礼拜。


一回家,后母就问:“这几天去哪儿了?”


张爱玲答:“我母亲那里。”


后母脸色阴了:“怎不跟我说一声?”


张爱玲答:“我跟父亲说过了。”


后母一个大嘴巴甩过来:“你眼里还有我吗?”


张爱玲本能的举手一挡。


后母尖叫起来:“她打我!她打我!”


然后抽大烟的父亲便冲下楼来,揪住张爱玲头发,就拳足交加,连声吼道:“今天非打死你不可!”


“我的头偏到这一边,又偏到那一边,无数次,耳朵也震聋了。我坐在地下,躺在地下了,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……”在一本书里,张爱玲这样描述着。


之后,张爱玲就被关了禁闭。被控制在张公馆一间空屋里,由巡警看管,不得出门。然后,张爱玲就得了严重痢疾,但父亲既不请医生,也不买药,张爱玲病了半年,差点死了。


张爱玲托人带信给母亲:“我想跟着你。”


母亲回话说:“你可要想好,跟父亲,自然是有钱的;跟了我,可是一个钱都没有。”


一个漆黑无月的夜晚,张爱玲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,拔出门闩,闪身冲了出去。


【二】


张爱玲逃出父亲的张公馆,住进母亲、姑姑租来的公寓。她本想用逃离来寻找自尊,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大的难堪。


张爱玲到来后的读书生活费用,无疑影响了母亲的生活质量,母亲天天把“都是为了你”挂在嘴边:“这周没去喝咖啡,都是为了你。”“这月没添新衣服,都是为了你。”严重时,母亲会冲着她咆哮,“你简直就是一个害人精!”


这些话,让张爱玲难过而愧疚,觉得自己拖累了母亲。


在母亲觉得张爱玲是个累赘之前,母亲努力想把张爱玲培养成一代名媛,请了一个犹太教师给她补习数学,还亲自教她练习走路的姿势,看人的眼色,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,告诉她如果没有幽默天才,千万别说笑话。但很不幸,张爱玲不是这块料。


为了省钱,她在学校吃最便宜的饭菜。为了省钱,她不坐车走很远的路去补课。


1938年,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,可惜日军侵华的炮火阻断了行程,张爱玲只好转入香港大学念书。


由于母亲给的生活费用极少,张爱玲在学校过得相当艰难。但她学习成绩却是出奇地好,一位历史老师知道她的境遇后,自掏腰包送给她800元奖学金。


张爱玲高兴坏了,跑去与母亲分享。母亲说:“你先把钱放我这里。”第二天,她就打牌输掉了这笔钱。


张爱玲知道后,一颗心结了冰:“那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钱,可以支撑我一学期的生活费。”


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时,她妈妈不管她暑假期间的食宿问题。爱玲体恤妈妈生活不易,把手头的800元奖金上交。结果,妈妈转头就把女儿的奖金输在牌桌上。


不仅如此,还在牌桌上怀疑“奖金”的来源:是否是女儿和历史老师私通获得的“劳务费”?


母亲一面催促她亲自前往老师住处道谢,另一面当女儿洗澡时闯入浴室,检查她是不是处女。


张爱玲妈妈临终时,希望她能去见上最后一面。张爱玲断然拒绝,毫不留情。让人匪夷所思。真是因为妈妈从前克扣她那点钱,怕不至于。比起钱,不被信任,才是张爱玲的致命点。


就在张爱玲最最需要钱的时候,母亲却跟着一个男人去了欧洲,一直到她走时,也没问过张爱玲:“你这学期的学费、生活费怎么办?”


张爱玲大三那年,战火蔓延,香港沦陷,香港大学亦停办。张爱玲想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完成学业,便写信向欧洲的母亲求助,母亲没有寄钱,只回信让她赶快嫁人:“若现在嫁人,不仅可以不读书,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;继续读书,不仅没有装扮,还要为学费伤神。”


后来没有办法,张爱玲只能向父亲求助。


虽然得到父亲资助,张爱玲还是没有完成学业。战争带来的幻灭感,使她觉得没有一个地老天荒放在那里任你慢慢铺陈:“想做什么,就立刻去做,也许都来不及了。”


她弃学,卖起了文章。一开始,只是在报纸上发些小短文,赚取一些勉强糊口的稿费。稍安稳后,她便写起了小说。


1943年,张爱玲抱着小说稿,一家一家地去敲杂志社的门。吃了很多闭门羹后,她遇到了《紫罗兰》杂志主编周瘦鹃。


周瘦鹃一读,顿时惊为天人:“当夜我就在灯下读起她的《沉香屑》来,一壁读、一壁击节……”


一月后,《紫罗兰》推出了《沉香屑》。《沉香屑》一面世,便震惊上海。接着,张爱玲又撰写了《倾城之恋》《金锁记》等小说。


短短两年里,她便红透了整个中国。这时,张爱玲喊出了那句名言:“出名要趁早!”


很多人觉得她重名利、太庸俗,这是没有读懂她话中之真意。为什么出名要趁早?因为经济不独立,人格便难独立。越早获得经济独立,便能越早获得人格独立。


【三】


1943年,胡兰成在南京养病,躺在病床上看杂志《天地》。读到张爱玲的《封锁》时,眼睛亮了:“我坐直了身子,看了一遍又一遍。”


然后,他向杂志社要了张爱玲地址。循着地址,找到张爱玲居所。敲门,张爱玲却不在。胡兰成便写了一张字条塞进门缝,留下了姓名、电话与地址。


晚上,张爱玲回到家,看到大文人胡兰成留下的字条,甚是惊喜,连声感叹如遇知音。


第二天,张爱玲便去拜访了胡兰成。


胡兰成真是很懂她,赞美说:“读你的文章,像踩在钢琴上,每一步都能发出音乐……”


捧人,谁不会啊?但谁可以赞得这么贴心有才华?胡兰成这个人,确实聪明,他能从张爱玲小说里读出直见性命的东西来。


懂我——是张爱玲一生的春药。


胡兰成是张爱玲躲不过的,命里浩劫。她很快就沦陷在胡兰成的甜言蜜语里,后来,胡兰成因言获罪,被汪精卫关进了监狱。


张爱玲竟陪同苏青,一起去周佛海家替他说情。


她对胡兰成青眼相加,只是因为他懂得她。


表面高傲的张爱玲,骨子里是极度自卑和缺爱的。


她出身世家,祖父是前清人物,祖母则是重臣李鸿章的女儿。然而,她却从未得到平凡家庭的爱与温情。父亲整日抽大烟,母亲出国,她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冷漠。成年后,为了求学,她被父亲暴打关禁闭,只得逃出家门,投奔母亲。


她曾经是个学霸,取得最好的成绩,向母亲证明自己。却因为香港被日本占领,没有拿到香港大学的毕业证。


回到上海,为了生计,她写起了小说,解决了生存问题。但她的内心渴望爱情,渴望一场电影式的纯粹爱情。


胡兰成出狱后,向苏青要到了张爱玲的住址。


出于对张爱玲才华的欣赏,他一定要见到她,把能发生的关系都发生。


虽然他已经结婚,而且有着两个老婆。他每日去找她,跟她谈天说地,她把他引为知己。


张爱玲知道他已婚,她不可能为妾,曾明确拒绝过他。然而,胡兰成太会对付女人,对她紧密追求,死缠烂打。还给了她一箱子钱,要帮她达成偿还母亲学费的心愿。


张爱玲把这些钱兑换成黄金,像一条紧张的蛇,蛰伏在洞口,等待着她的母亲债主归来。即使后来胡兰成逃亡路上需要钱,张爱玲也没有动摇,一直在她心里还母亲的债是生命中的第一主题。


她从未被人如此追求,这让她无法抵挡,沉醉于跟他的谈情说爱。但她还很清醒,不愿跟他发生关系,以保有自由的余地。


然而,胡兰成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。他哄她,只抱着睡就好了,却半强迫地把她给占有了。


发生了肉体关系,让张爱玲死心塌地地爱上了胡兰成。即使他是汉奸,即使他俩前途渺茫,她也不在乎。“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阴道”张爱玲说的就是自己呀。


1944年,24岁的张爱玲嫁给了文化汉奸胡兰成求婚了。她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到:“遇见他,她变得很低很低,一直低到尘埃里去,但她的心是欢喜的,从尘埃里开出花来。”


张爱玲就是这么勇敢而决绝,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,她也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胡兰成,“他懂我,这就足够。”


胡兰成提醒张爱玲:“将来日本战败,我必难逃一劫。只能隐姓埋名,东躲西藏。”


张爱玲却笑着说:“那时你变姓名,可叫张牵,或叫张招,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。”


没有婚礼,也没有结婚证,只有一纸简单至极的婚书:“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,结为夫妇。愿使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。”


前两句出自张爱玲,后两句出自胡兰成。


【四】


现世安稳了一年多,抗日战争就结束了,胡兰成改名换姓开始了逃亡。但胡兰成天生就是一个风流才子,他有句名言:“常时看见女人,亦不论是怎样平凡的,我都可以设想她是我的妻。”所以逃亡一路,他风流了一路。


逃到武汉,他诱惑了护士小周。


逃到温州,又勾搭上了寡妇范秀美。


半年没有见到爱人的张爱玲,千辛万苦,一路寻到温州时,却看到胡兰成对范秀美体贴有加。他甚至请求张爱玲给范画像,张爱玲画着画着就停下了笔,说什么也不画了,一脸凄然。


胡兰成追问:“你怎么了?”


张爱玲说:“我画着画着,只觉得她的眉,她的嘴,她的神情,越来越像你,心里好不震动……”


张爱玲含着泪问:“你与我结婚时,婚书上写‘现世安稳’,你给不给我安稳?”


胡兰成却王顾左右而言他。


张爱玲说:“我要你选择,你到底还是不肯。”


那晚,温州大雨倾盆。张爱玲蹚着水,一个人走了。


此后八九个月里,张爱玲经常给胡兰成邮寄生活费。


1947年,胡兰成终于脱离险境,在一所中学教书,有了安稳工作。


于是,张爱玲便去了一封诀别信:“这次的决心,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。你不要来寻我,即或写信来,我亦是不看的了。”


张爱玲随信附上了30万元生活费,这是她写《不了情》和《太太万岁》的全部稿费。


从此便桥归桥,水归水。此后胡兰成数年写信,她终是不理。


“但凡死缠烂打的人,大都不是真的深爱你,那只是在跟自己赛跑。真正爱你的人,做不到死缠烂打。因为自尊不允许。爱就是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对方,包括尊严。”


张爱玲是做不到死缠烂打的,她说:“忘记一个人只需要两样东西,时间与新欢。”胡兰成选择了新欢,她选择了时间。


很多人说胡兰成害了张爱玲一生,其实他哪有那么强大,他不过只在张爱玲生命里占据了四年时间。


张爱玲一生最恨不彻底:“爱得不彻底,恨得不彻底,忘记得不彻底,就连盲目得都不够彻底。”


爱不在了,便决绝离开——这才是张爱玲。


【五】


1947年,黄逸梵从欧洲回到上海。张爱玲选了个时机去还钱。没有玫瑰,没有长纸盒,二两小金条放在手心,简直担心会从手指缝里漏掉。


她还赔着笑递过去,感谢母亲为她花了那么多钱,“感谢你以前为我花了那么多钱,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,现在还给你。”


母亲和女儿之间,一旦用到“还”字,就意味着情份尽了。


黄素琼落下泪来,这一招对黄素琼的打击,她明白,这两根小金条上,聚集着决绝与冷酷。她这样对女儿说:“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,你也不必对我这样,‘虎毒不食子’嗳。”


黄逸梵哭着拒绝,但张爱玲转身就走了。


她在心里说:“就算你不要金子,要别的,也是没有了。”母女之情,从此两断。


之后,黄素琼再次离去,去了她喜欢的欧洲。张爱玲随后去了美国,她们母女此生再未相见。


1957年,黄素琼在英国住进医院,她希望张爱玲能够到英国与她见一面,于是写信给张爱玲:“我现在只想见你一面。”


张爱玲写信对她的好友说:“我没法去,只能多多写信,寄了点钱去,把你写的关于我的文章也寄了去,希望她看后能得到一星星安慰。”


一个月后,黄素琼去世,没有亲人在身边。


就在黄素琼去世的前一年,张爱玲曾怀孕,随后流产。她后来解释说她不想要孩子是因为,她“觉得如果有小孩,一定会对她坏,替黄素琼报仇”。


她心里对母亲是有歉疚的,但并不原谅。


“人世间没有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的。”这话在张爱玲总结她和母亲的关系时出现。


母亲,最后只能是淌在她的血液里,她们甚至没有一张合影。


相传得知母亲去世消息后,张爱玲独自面壁而哭,大病一场。直到两个月后,她才有勇气整理母亲的遗物。母亲为她留下一笔遗产。这让她到美国后得以立足。


有一次,一件小古董她就卖了860美元。晚年时,邻居发现张爱玲常常面壁而坐,不知道在说些什么。


起初大家以为她在念佛,可是细听,又不是。


有人禁不住问:“您需要帮助吗?”


张爱玲回过头来,有些自嘲地说:“对不起!慢待您了,真有点不好意思!请您理解,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。来日,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,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!”


人之将至,其言也善。


人之将至,都想回家。


张爱玲在《半生缘》里借曼祯之口说:“世钧,我们再也回不去了。”


世间的回不去,最遗憾的不是男女的错过,而是亲情的错过,只此一家,再无分店。


直到我懂得了你,原谅了你,妈妈,你还愿意为我留一条门缝吗?


【六】


1950年1月,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,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。


进入会场后,张爱玲蓦然发现:“不论男男女女,都着灰蓝中山装,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,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。”


张爱玲有句名言:“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。”


她认为衣服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,更是一种个性、一种思想、一种精神。当她看到满座都是中山装后,她很是担心:“我害怕失去自己。”


1951年,张爱玲写一篇小说里要涉及西湖,于是加入了一个观光团,想去杭州西湖体验一下。


那天中午,吃的是汤面。张爱玲只是将浇头吃了,把汤滗干就放下了筷子。


这时,对座的人都异样看着她。张爱玲立马感到头皮一凛:“幸好这些人都不认识我,不然跑去打个小报告,我恐怕就要背上浪费粮食的罪名了。”


张爱玲突然领悟到自己好像没跟上时代节奏。她不想昧良心、玩心计、斗手段,她知道说谎、吹捧能得到很多好处,但她就是不愿、不屑这样去做,她只想纯粹的活在自已的天地里。于是,她决然去了香港,然后去了美国。


“不能变成一个鬼,不能说鬼话说谎言,不能在醒来时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。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。”


她,只想活得干净一点。


【七】


去了美国后,张爱玲认识了赖雅。一个大她30岁的不知名的作家。半年后,两人就结婚了。


很多张迷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:“搞不懂张爱玲为何会嫁给这样一个老头?”


有人说:她是为了寻求生计。


这简直就是扯淡。


张爱玲说过一句话:“结婚若是为了维持生计,那婚姻就是长期卖淫。”


她是不屑于卖淫的。


而且,赖雅每月只有52美元社会福利金,还不够租一间最简陋的房子。那张爱玲为什么会嫁给他呢?


张爱玲,在赖雅那里遇到了稀罕的了解。


两人自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相识后,“便相见日欢,谈文学,谈文化,谈人生,谈阅历,越谈越投缘。到了5月初,简直到了难分难舍的程度……”


张爱玲平生第一次觉得:“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了解我。”


还有,就是赖雅无比痴爱她。张爱玲的朋友炎樱,曾在文章里谈到赖雅对待张爱玲:“我从未见到一个人如此痴爱另一人。”


遇到这么一个了解自己痴爱自己的男人,张爱玲立马就失去了抵抗力,她在给朋友朱西宁的信中说:“我结婚本来不是为了生活,也不是为了寂寞,不过是单纯的喜欢他这人。”


他是穷鬼,那又如何?他没名气,那又如何?他年老多病,那又如何?


“我喜欢他,这就足够。”


张爱玲的爱,从来就是这么纯粹,不掺半点杂质。


在两人生活的十年里,张爱玲迎来了人生第二个写作高峰。


1967年,赖雅去世。在此后三十年时光里,张爱玲一直以赖雅夫人自居,这是何等的怀念与痴爱。


【八】


70年代末,张爱玲主动与姑姑取得联系。听说姑姑身体不好,便多次从美国汇款回来。


1980年代,大陆再次掀起张爱玲热。张爱玲便将国内版权委托给姑姑,版税也全部赠与姑姑与姑父。


张爱玲为何对姑姑这么好?


因为母亲丢下她后,姑姑数次接济她。


1995年10月,张爱玲逝世,死前,她立下遗嘱:将所有财产赠给宋淇夫妇。


这笔钱财,除了28107.71美元,还有外币存款32万多美元,一共加起来可折换260万港币,这在当年,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字。


张爱玲为何对宋淇夫妇这么好?因为宋淇夫妇一直在默默帮助她。


张爱玲并不是冷酷无情,她只是一个爱得很纯粹的人——谁对我好,我就对谁好。


人心对人心,你真我就真。


【九】


多人都觉得张爱玲晚年过得很凄惨。是啊,看起来实在是凄惨:


家徒四壁:墙壁空空,没有悬挂任何饰品,房间只有一张桌子,一台电视机,几本书。


吃穿拮据:穿一次性衣服、拖鞋,只吃方便食品和罐头食品。


孤单一人:没有伴侣,没有子女。


狼狈不堪:为了躲避虫子或记者,搬了很多次家。


很多人觉得张爱玲活成这样是因为穷?可显然不是。晚年的张爱玲虽不富,但也不穷。


皇冠出版社每月会给她稳定的版税,她死后也留下了近35万美元遗产,而当时房租仅仅才500美金一月。


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家徒四壁时,她却在写给林式同的信中说:“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。”


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孤单一人时,她却花十年时间阅读各种版本的《红楼梦》,写了一本学术论著《红楼梦魇》,所以,我们一直觉得的“晚景凄凉”,并非是现实所迫,而是她的主动而为。


张爱玲年轻时有个朋友叫炎樱。念大学时,两人好得如胶似膝。张爱玲书中插画,多由炎樱创作。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时,炎樱是证婚人。可晚年时,张爱玲和她莫名就没了来往。


炎樱写信说:为什么不再理我?


张爱玲说: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,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。


其实,张爱玲“断交”的何止是炎樱。


80年代,中国掀起张爱玲热,最大的发掘者就是夏志清。


但1985年至1988年,夏志清给张爱玲写了5封信,张爱玲也一封都没回。


中国大陆、港台纷纷托人请张爱玲回去,但张爱玲都拒绝了:“我不想凑热闹了。”


晚年,除了与知己宋淇夫妇保持通信外,她几乎断了与其他任何亲朋的往来。而当宋淇夫妇向她索要电话时,张爱玲也不给:“我担心记者根据电话号码查到住址。”


她就这么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。


“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,就是意识到你的生活对他人毫无意义。他人的生活对你也是毫无意义的。”这才是张爱玲选择“晚景凄凉”的原因。


少时的繁华,远去的伊甸园,俗世里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,她俱已味尽。


那样的人生她早已看穿。所以,她决绝躲开世事纷扰,把自己隐进半部“红楼”。


前半生她一直在做加法,后半生她一直在做减法。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,把自己的存在感消减为零,删除,删除,再删除,删除到只剩下清清爽爽的自己。


她说:“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,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。”“真正的世外桃源不在任何地理位置,它只在你心里。”


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,而不是与朋友、配偶或者子女。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答案。


【十】


1995年9月8日,洛杉矶。Westwood区一幢白色公寓。房东发现206号的一位中国老妇人死了。


房间里的日关灯还亮着:各种证件、遗嘱都收拾好了,放在门口处,一进来便能看见。


她身着旗袍,穿戴整齐,静静地躺在靠墙的行军床上。


死者身份证上的名字是EileenChangReyher。中文名是:张爱玲。


张爱玲一生最不爱麻烦别人,所以,当她预感大限将至时,便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当当,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上行军床,闭上眼睛,等着永逝来临。


凡有边界的,皆是监狱——人生也是监狱。很多人从监狱被拉出去处决时,就大呼小叫,拼命扳住门框不放,搞得其它囚犯心情都变得很坏。


但张爱玲偏不。


1995年9月8日那天,大家打开206号大门,望着空空的牢房,纳闷说:“人呢?怎么不见了?”


张爱玲不见了。


她悄无声息的越狱成功。


很多人觉得张爱玲死得太凄惨了,但她说:“我喜欢这样的收梢。”


看得懂的人,就知道她干得有多漂亮。


诗词多点 www.zheduodian.com |
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:zheduodian@lolcoc.uu.me 本站非赢利组织,为个人网站,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无意间侵权,请联系告知,立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