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多年前,我刚刚大学毕业。那一年秋风乍起时,听说县政府要公开招考两名秘书。广而告之的内容是,只要有本县籍贯、高中文凭以上、身体健康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参考,而且从基层报名遴选开始。
一生未出过远门的我的老母亲,当晚就把村主任请到了家里,好酒好菜招待。老父亲一遍一遍地向主任敬酒说好话,主任边喝酒边拍拍胸脯,说:“没关系,乡政府那里我会帮助疏通关系的。”

第二天,父亲领着我到乡政府报了名。我很快就参加了乡政府组织的语文、数学、政治初考。
几天后,乡里来了通知,我进入了参加县考的名录,母亲可高兴啦,又通过外甥与乡长是同学的关系,抓了一只自己多年养的老鸭子,送到乡长的府上。乡长说:“你老大姐这么客气,县上的事我一定会帮忙的。”
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复习功课,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考试。成绩公布后,我获得全县第二名。但在公布的通知中规定,还要进行面试和政审。正当焦虑中,父亲打听到以前下放在本村的知青,如今已是县劳动人事局的副局长了。父亲喜出望外,立即从箱底翻出多年的积蓄两千元,找到了那位知青,请他无论如何要帮帮忙。知青说:“以前下放在你们村里的时候,还多亏了你家照顾。这一次,我把两千元用于请关键人物到大饭店聚一聚说说情。”
随后一个月不到,我终于被招进了县政府办公室做秘书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我如今坐上了政府办主任的位置,原来的主任后来当了县政协副主席。
昨天,政协副主席也退休了。在昨晚欢送宴会上,我悄悄说起了当年考秘书的经历:“我终生感谢主任您的知遇之恩。”副主席笑笑说:“你当初是靠自己一支笔打出来的江山,当时根本没有人找我打过招呼,你家完全没有必要请客送礼找关系。”